随着HTML(超文本标记语言)第五版的更新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H5,在移动端,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开发成本及强大的跨平台运行能力,越来越多的信息型产品也开始选择这样轻量级的H5页面进行快速迭代,同时借用微信等平台快速触达用户。
现在早过了App的红利时期,大家下载应用的热情已经不再那么火热,再加上那么多烧钱O2O产品培养的用户习惯,没点补贴很难吸引用户。(灰常有创意或刚需的产品除外哦)
直接在应用市场推App的成本也很高,各大安卓应用市场,以百度手机助手为例,首页Banner轮播的价格是1.5万/天,人气应用风向标第1~4个位置是3.9万/天。对于还没大量融资的产品算是天价了。
这时web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,它很轻,迭代还快,而且现在有微信这么好的入口。坐拥8亿用户,公众平台的功能还那么强大,不用白不用啊~
所以在产品布局时我们如何去选择就尤为重要。
最近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,找了很多资料,总结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。,也希望更懂的大牛能在后台多交流下,不胜感激~
就从web相对App的优势劣势,以及需求和场景,四个方面说吧
1.H5可跨平台使用,开发成本相对更低。
一个产品经理+前端+设计+后台就能搞定;App则需适配iOS、安卓等不同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,至少需要iOS工程师+Android工程师+PM+前端+设计+后台,开发成本高出1/3甚至更多。
2.H5可随时上线就更新版本,适合快速迭代,且试错成本低。
一个功能做好了立马就能上线,一天更新几十次都毫无压力;App则需要用户主动下载更新,主流的就是iOS,Android、windows仨平台,不同平台运营推广的玩法还不一样,分发和运维成本很高。
而且一个版本的功能出来,虽然很快就能做出其中一部分让内部人员体验。但等我们全部做完了,可能已经过去一周了。然后提交给平台做审核,又要等一
阵,再找个好日子发布,三周就过去了。同时,我们如果又做出了更多新的功能,优化了细节,再修复几个bug等等,用户却也只能再等几十天才能体验到。
3.H5可以轻量的触达用户,提供更便捷的服务。
相比在桌面上下一大堆App,在微信的入口或者浏览器上,用户只需点开链接就可以获取我们所提供的服务。有更高的使用时长及导流能力,基于公众号的运营和推广可以快速的触达用户。
1.H5—>App的转化强依赖于浏览器。
想把用户真正留存在自己的产品中需要进一步的转化;而APP可以内嵌H5,直接在应用内即可打开并与H5进行转化。
2.H5目前基本无法将数据存储在本地,依赖实时性数据,网络状态不好的时候卡到哭。
每当用户需要上传数据,比如输入,选择,传照片等,页面的延迟会影响使用的流畅性;而APP可以本地存储,运行速度更快,更省流量,可离线操作或者访问本地资源。
3.H5性能相对较低。
对于复杂的交互,比如3D特效,频繁的输入输出等等,即使实现了,在用户体验上也要减分。比如在Native
App上,一个类似页面滑动切换的效果,基本不会感受到延迟,你手指只要开始滑动,页面就无缝的跟着滑动,但在Web上,大家应该都经常看微信里的各种
H5的花哨分享页面吧,那滑动流畅吗?
任何产品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个需求。
不管这个需求是已经存在的还是我们挖掘出来的,我们的产品都要围绕着满足用户的需求开始。
现在的移动端产品,大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帮助用户实现某些功能的工具,比如美图秀秀等各种P图App,各种打车产品等;一种是满足用户在信息上,比如饿了么上的订餐信息,知乎上的各种问答信息等等。
即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,当然很多时候一款产品也会同时具备这两种属性。
所以不管是做Native App还是Web App,我们至少需要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考虑
1.产品的核心功能
首先在定位上必须明确产品解决的核心需求是什么。
是以做工具为切入点,解决某个痛点,给用户优质的体验,还是靠实用性或者趣味性的信息,让用户在产品中获得自己想要的,进而产生对品牌的认知。
2.辅助功能
如用户社区、服务等非核心需求,这些功能由于暂时不是用户最迫切要解决的任务,同时在功能的调整和内容运营上很灵活,就很适合采用web网页的方式来实现。
配合公众号,就可以很好的引导用户进入自己的网站里,同时在自定义菜单栏中定义如售后、维权、用户社区、活动入口等用户所需的服务,可以更好的增加用户黏性。
3.配合运营需求
朋友圈各种华丽的H5分享大家应该很熟悉了,这阵子看到火一点的有“按一秒钟”,哪好玩做的“匿名印象”,前阵子还有杜蕾斯的那个“艺术品画廊”
这种阶段性的营销型H5对产品的拉新和活动运营相当奏效。
像“双11”还有京东的“618”,不仅是App上针对活动的版本更新以及H5站点上的页面创意,专属朋友圈转发分享的H5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。
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,偏运营主导的产品就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跟上。
你的用户在哪里?遇到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产品?
在家,在办公室,在户外等等,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都相当大。
在真实的场景中,任何事都有可能打断用户流程。
比如平常上下班,在公交地铁上大家会看手机,不过到站或者人流拥挤时就会被打断;买东西排队的用户也可能用,但同理也会随时被打断。
来电话,收到短信,其它应用的推送……这些全都是干扰用户的因素。
而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不受这些干扰影响,让用户坚挺的走下去~
基于场景和产品为用户所提供的服务:
—为用户提供实用信息
—占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
—某一垂直领域的细分服务
And so on……
有了场景才会有体验,针对体验才能有的放矢。再结合H5的优劣,做选择其实就不难了。
唠叨这么多相信大家也早就想吐槽了,纠结个毛线,两个都做不就完了~
其实有不少的团队这两种模式都做了。
先在web app上进行新版本测试,而后快速收集反馈指导Native app的更新,这样两者就可以相互结合互补,让团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。
最后,来点儿彩蛋,借用几张艾瑞曾经发布的微信数据报告,了解下微信的用户习惯:
最干部分:
1 微信的人均单日使用次数是7.8次;
2 75.2%的用户关注一个微信号的原因是实用工具;
3 69.3%的用户关注一个微信号的原因是符合兴趣;
4 57.8%的人关注一个微信号的原因是受朋友、同事影响;
5 微信用户关注微信号的数量集中在6-15个左右;
6 42%的微信用户每天阅读5篇或更多微信文章,人均6篇;
7 20%的用户在订阅号列表里看内容;
8 80%的用户在朋友圈看内容;
9 85%的用户向朋友推荐过自己关注的微信号